9月27日,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,全國唯一一家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的涉水類企業——寧夏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寧夏水投集團”)代表李志軍參加了表彰大會,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。“這項榮譽是對寧夏水投集團積極投身民族團結進步事業,踐行使命、供水為民的最大褒獎、最大鼓勵!”28日,李志軍告訴記者,寧夏水投集團將繼續以“聚合點滴、澤潤生民”為己任,堅定不移推動各項水務工作高質量發展,為全區各族群眾獲得“安全水”“幸福水”“發展水”努力。
在寧夏西吉、海原、彭陽、原州區等中南部地區,由于沒有可靠的、有保障的清潔水源,長期以來,近130萬群眾依然過著天旱沒水吃、只能吃窖存苦咸水的日子。2008年,寧夏水投集團掛牌成立后,立即投入到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水源工程的項目申報、建設中。
艱苦卓絕四載春秋,終引清泉滋潤民心。2016年10月8日,被譽為寧夏一號民生水利工程的“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”全線通水,全區113.53萬人口供水水源得到解決;但“水龍頭出水時大時小,甚至幾天沒水,還要跑很遠的鎮上交水費,家中的太陽能、洗衣機等家用電器幾乎無法正常使用,常常靠水窖儲水備用……”層出不窮的吃水難題成為寧夏水投集團最關切的事情。2020年9月,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,寧夏在全國先行試點開展“互聯網+城鄉供水”示范區建設。寧夏水投集團充分發揮在投融資、建設、管理和運營等方面的優勢,主動擔當作為,深度參與“互聯網+城鄉供水”示范區建設。
4年多來,寧夏水投集團通過特許經營模式,先后投資近4.2億元,實施了固原原州區、西吉縣、海原縣“互聯網+城鄉供水”項目,全面提升了城鄉供水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,群眾用水情況一目了然。
隨著供水條件的改善,寧夏中南部地區的特色產業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。“固原冷涼蔬菜”、“西吉洋芋”、“固原黃牛”、“彭陽紅梅杏”等特色產業迅速崛起,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。同時,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區域文化也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旅游,進一步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多元化發展。
16年來,寧夏水投集團主動擔當作為,總投資近200億元,參建10多個的事關社會繁榮、百姓福祉的重大水利項目,在寧夏大地編織出高質量城鄉供水網,支撐起寧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“血脈”。寧東供水工程為寧夏“一號工程”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插上騰飛的翅膀;清水河流域城鄉供水工程,是全國重點推進的150項水利工程之一,覆蓋中衛、吳忠、固原3市136萬群眾,構建起了清水河沿線地區“北引黃河水、南調涇河水、用好當地水”的“雙水源”保障格局;銀川都市圈城鄉東線供水工程為河東區域2市3縣(區)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“水動力”;中衛市河北地區城鄉供水工程,讓26萬城鄉居民多年來“緊靠黃河,吃上黃河水”的愿望變成現實。
2010年,寧夏水投集團在固原市試水,探索新型市場化資本運作模式,掀起水資源高效利用浪潮。如今,全區5市,18個縣(市、區)推行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,實現了當地水資源統一調度、高效配置,有效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和供水保障能力,形成了一整套可借鑒、可復制、可推廣的“水投經驗模式”。
寧夏水務投資集團以實際行動踐行著民族團結進步的使命擔當,用一滴滴清泉滋潤了寧夏大地。截至2023年底,公司日供水能力超300萬噸,年供水超5億噸,水務一體化已服務人口近500萬,保障1100多家企業生產用水,為自治區二分之一的GDP提供水資源支撐,供水保證率達99%,水質達標率長期穩定在100%。(寧夏日報記者 裴云云 實習生 程洋洋 文/圖)